有些震撼,如同晴天霹雳,毫无预兆地击碎你对一个人的所有美好认知。字母思慕圈k6,而我与男友之间,就经历了这样一场令人措手不及的 “地震”。
曾经,在我眼中,他是智慧与温柔的化身。作为研究所同学,他话不多,却总能在细节处让人倍感温暖 —— 主动帮我提重物,记得我不吃香菜的喜好,甚至在我压力大到崩溃的日子里,甘愿熬夜陪伴我学习。身边的女性朋友也常羡慕地说,他条件优越,智商超群却不油腻,是典型的外冷内热型理想男友。
直到上周,我们在文创园漫步,看完展览后,在附近的咖啡馆小憩。窗外烈日炎炎,我们坐在窗边的位置,他对面而坐。突然,他的眼神越过我,直直地看向窗外。我好奇地回头,只见几个打扮时尚的女生正从窗前走过,其中一位穿着百褶短裙,坐下时因角度问题,的确存在走光风险。
当我再转过头看向男友,只见刚刚还在专注滑手机的他,整个人瞬间僵住,双眼死死地盯着那个方向,甚至不自觉地微微抬头,想要看得更清楚些。我强忍着不适,开玩笑般戳了戳他:“你在看什么?”
他却理直气壮地回应:“不是啊,她那个角度真的快走光了欸… 这样穿也太不注意了吧。” 说话时,他的目光仍在对方身上游移。那一刻,寒意从心底升起,仿佛有一盆冷水,将我心中对他的所有好感瞬间浇灭。
这一幕,如同打开了记忆的闸门,让我突然串联起许多被忽视的细节:他曾评价某个学妹的穿着是 “故意吸引注意”;走在路上,会突然对我提及前面女生的背部线条好看;他的 Instagram 关注列表里,有不少所谓 “运动女生穿搭” 的账号,而过去的我,竟天真地以为这些都只是寻常之事。
我并非认为男生不能欣赏异性的美,也深知人类本能会被外貌吸引。可一个自诩成熟稳重的人,难道连掩饰一下目光的基本修养都没有吗?要用这种近乎原始、毫无遮掩的 “视线进攻” 去打量别的女生,然后再若无其事地转过头,与我畅谈理想、探讨量子电脑、规划未来?想到这里,我突然觉得自己或许只是他理性权衡下的 “合适选项”,而非独一无二的挚爱。
回家后,我沉默不语,可内心却翻江倒海。我反复问自己:如果他本就是那种爱开黄腔、举止轻佻的人,我或许还不会如此震惊。可他偏偏平日里表现得 “太过正常”“太过克制”“太过温柔”,让我误以为他与众不同。如今才明白,原来这一切不过是精心包装的假象。
现在的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:是我对感情的要求太过严苛,还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幻想一个 “完美男友” 的幻影?这样的行为,真的能被接受吗?是该坦诚地与他摊牌,问个清楚,还是默默疏远,让这段感情就此冷却?经过这场冲击,我发现,曾经炽热的喜欢,正在一点点消散。
如果你对文章的语言风格、情感浓度、篇幅长短等方面有新想法,比如想增加更多相处细节、调整叙事节奏,欢迎随时告诉我,我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