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跨国恋,我在英国,他在美国。字母斯慕圈sub,前两年学生时代,每三个月轮换着跨越重洋相见,时差与距离都成了浪漫的注脚。直到今年我回台湾工作,那些潜藏的矛盾,像涨潮时露出的礁石,渐渐硌疼了彼此。

我是小城公司的普通职员,工作安稳却乏善可陈,图的是离家近能陪伴父母。他因高薪工作留在硅谷,收入是我的数十倍。我们原计划未来我赴美团聚,可新问题却接踵而至 ——他希望经济稳固后备孕,要求我提前赴美 “找点事做”:读硕士、申博士、创业,唯独排除了 “全职持家”。他说:“没孩子时,家务不算目标。”
我学的专业冷僻,在台湾都难觅岗位,更别提竞争激烈的美国职场。他承诺负担学费与生活费,可我既提不起读书的劲头,又忧心毕业后就业渺茫。列了几所学校名单,却总在准备材料时泄了气。他指责我 “光说不练”,语气里满是失望。
关于见面的计划也成了导火索。春节短暂相聚后,他频繁催我请假或辞职赴美。端午连假可去 10 天,中秋国庆能待 11-13 天,他却嫌这 “朝三暮四”:“要么连休两个假期,要么 10 月辞职持旅游签来。”我顾虑新工作未满半年,怕请假影响职场印象,他却认为:“不喜欢就别在意。”
昨晚聊起学校申请,因资料不全回答含糊,他彻底爆发:“你根本没把我们的未来放心上。”
我知道他为结束异地做足功课,可站在我的立场,辞掉工作意味着断了收入,回国后又要重新求职。他羡慕朋友的伴侣高薪,转头又说我这样就好,这些矛盾的话语,像拧不紧的水龙头,滴滴答答侵蚀着耐心。
分开才三个月,争吵却成了家常便饭。我依然爱他,也渴望奔赴他的城市,只是找不到那个 “有意义的目标”,更不知如何调整心态,把规划变成切实的行动。
九江柳州温州绍兴重庆